深入一线抓基层 持之以恒抓安全
此外,华为、晶科、正泰、尚德、特变电工、阳光电源、隆基乐叶、通威等多家国内外知名光伏企业,分别荣获了光伏电池/组件品牌、光伏逆变器品牌、光伏支架品牌、光伏EPC/业主品牌、光伏零部件及电气配套品牌、光伏创新企业、特色光伏应用项目案例等奖项。
在国内,光伏的繁荣发展曾吸引无数中小企业进场,而经过两轮较大规模的洗牌之后,大部分企业黯然离场。例如光伏电站在长时间运行后组件会出现衰减,集中式逆变器由于MPPT路数较少,一般为1-2路,随着组件衰减增加,逆变器失配损失会很大,相对而言组串式逆变器一般为多路MPPT设计,同样面对组件衰减,组串式逆变器则更具有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以来光伏逆变器企业从几百家降至如今的几十家。相对而言,组串式逆变器的情况更为复杂,曾经分布式光伏市场的爆发吸引了许多非主流厂家,这类非主流企业的研发能力及产品质量把控较差,导致很多低质、劣质产品流入市场。爱士惟已经在澳洲开展相关逆变器换新服务,规模相当可观。若老旧逆变器只是出现一些小故障,需要提升运维的便利性,配合电网升级等情况,但原有厂家无法提供相关服务,这类项目不涉及设备替换,此时整机更换相对来说成本较高,用户更倾向于更换零部件,升级设备。而这些组串式逆变器元器件级别的替换实施可行性较差。
不管是主动退出还是被动淘汰,光伏逆变器市场的竞争堪称惨烈。另外RS485线常年经受风吹日晒,老化速度也很快,更换最新的通信方式也是升级的重要内容。考虑到出海的多重风险,业内也出现抱团出海的趋势。
谢琬超介绍,2009年以来,阿特斯已经在20多个国家开发了数百个电站,而99%以上的电站都出售给了两大类投资者:一是全球的能源巨头;二是欧美的退休基金或人寿基金。解决风险的能力,似乎又是未来光伏江湖座次排名的关键因素。陈栋介绍,一个好的电站,要想保证收益,组件、电气设备、工程质量上都要达到要求。同样,海外市场也蕴藏着重重风险,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是国内光伏企业需要长期应对的课题。
产能出海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在海外电站开发上,施工效率是国内企业普遍遭遇到的问题。
同时,发达国家的基准利率也比较低。业内预计,到2021年,我国光伏将完全进入无补贴时代。彭博新能源财经高级分析师栾栋的预测,今年全球光伏装机将达123-149GW,吉瓦级市场将有19个。当地的融资项目长期贷款利率基本都是1%-1.5%,而国内的贷款利率要远远高于这个水平。
利润主要来自项目权出售利润及项目建设的工程利润。此外,世界范围内,光伏发电都在走向平价。阿特斯被陆川推崇为这一运作模式的开创者。出海的核心一点,还是依托国内的技术,国内的工程施工经验,国内的开发经验,依托国内的经验走出去。
正泰新能源总裁陆川表示。由于水资源短缺,该国各地都有用水的限制,而光伏电池生产对水的需求量又很大。
在2012年欧美挑起双反以前,我国光伏产业一直是两头在外的情况。这样的话,项目融资就不需要再拿母公司的资信来做担保,可以依照优质资产单体去融资。
但是,大部分的国家还是需要从国内带资本金过去。以欧洲和日本为例,这些地区的基准利率都是零,欧洲存款甚至是负利率。来自中国光伏产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光伏产业已经覆盖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李勇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部分主权评级高的国家,如日本,中东的沙特、阿联酋等,允许投资人做资本金借款融资(EBL),即投资人在不需要实际出资的情况下,仅依靠企业的评级即可在银行借到一定比例的资本金,借以撬动整个投资。和国内比,海外一些项目的收益不一定更高。在西班牙、荷兰、德国、日本、韩国、澳洲等地区,正泰新能源也进行了类似的操作。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组件出口量为34.20GW,同比增长99.50%,出口总金额88.88亿美元,同比增长51.20%亿元。以越南为例,今年的装机总量达到5GW。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说。正泰新能源海外电站事业部总监陈栋介绍,海外项目,很多都是国内公司相互竞争,项目发起方或投资人,主要考量企业在当地及全球的业绩、资金能力,有没有自己的组件工厂。
他指出,工期拖延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审批效率低;二是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低。在海外市场的征伐,将是另一个角逐江湖地位的舞台。
所以,回报率7%的项目卖给基金,平均一瓦能赚到0.15-0.2欧元,折合成人民币有1元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此前,国内有三家光伏企业到东南亚某国家级的工业园投资建厂。光伏产业已经成长为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少数占据绝对优势的产业之一。在陆川看来,建设电站的目的不是做业主,而是把项目变成EPC,把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带出去,这不是单纯的财务投资,而是一种战略玩法。
新政不但严控装机规模,还大幅降低补贴。阿特斯财务与业务开发部总监谢琬超对本刊记者表示。
我们拿着国内的法律去跟国外沟通,完全不适应国外。我们的电站在20多个国家布局,这种业务布局,就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减少比较大的风险,单体国家的能源政策变动,对我们的收入和财务状况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全球气候变暖及传统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全球光伏市场展现出越来越旺盛的需求。海外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被迫停产或减产,制造业进一步向中国大陆集中,硅片产能远不能满足当地电池片产能需求,需依赖从中国大陆进口硅片、电池片等光伏产品。
5年时间实现了3.5倍的增长。这些地区通常要求中国承包商从中国的银行进行融资,业主要求在融资关闭前先垫资开工。发展中国家的光伏市场常以大规模电站建设开发为主,产品多直接对接大客户进行直销。此时的海外市场,也正展现出蓬勃生机。
上述因素驱动下,到海外去,已经成为国内光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即使融资不成问题,但后续施工过程中,还可能面临金融机构态度变化、利率波动,及放款节奏不匹配现金流需求等问题。
因此,综合衡量下来,海外工厂的生产成本不一定更低。此外,产业链的完善程度也是产能输出的重要考量维度。
但是欧洲基金公司对IRR要求低,只需要4%。这些国家为了吸引投资,当地政府往往会签订比较高的PPA协议。
评论列表